2月21日上午(农历二月初二),第十三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淮阳区伏羲文化广场隆重开幕。本届展演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周口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淮阳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规划处副处长王辉;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曲径,二级巡视员吕承俊;市委副书记、市长吉建军,副市长刘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国庆等出席了开幕式。
本届展演以“逛千年庙会、赏非遗展演、游羲皇故都”为主题,主要包括动态展演、静态展示、民俗文化队伍巡演三项内容。其中,动态展演邀请青海、四川、浙江等12个省(区)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六场展演,内容以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为主。开幕式上,山西翼城花鼓、四川清音、青海安昭、内蒙古潮尔道—阿巴嘎潮尔、 陕北说书、广西壮族打扁担、浙江越剧、云南彝族跳菜、湖北土家族撒叶儿嗬、湖南棕包脑、贵州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河南少林功夫《武韵》、河南豫剧《穆桂英挂帅·出征》等展演陆续登台,传承人们抖擞的精气神、精湛的表演,给广大游客献上一道道文化盛宴,屡屡点燃现场气氛。
静态展示即“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河南省非遗工坊成果展”。精心遴选的是提供就业岗位较多、带动脱贫成效显著、契合百姓生活紧密需求的26家非遗工坊参展,集中展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参展产品涵盖赛山玉莲茶、潢川空心贡面、沈丘顾家馍、逍遥镇胡辣汤等传统美食,淮阳芦苇画、鲁山花瓷、周庄香包、泥泥狗、布老虎等手工艺品,段氏传统手工布鞋、老粗布等布艺产品等多个品类。
民俗文化队伍以巡演活动为契机,通过海选、复赛、半决赛、总决赛层层挖掘出当地表演人才,组织多支民间项目演出队伍轮流在广场、公园等地表演,巡演活动贯穿庙会始终,并与游客互动。
本届非遗展演秉承“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旨在积极弘扬非遗的时代价值、展现时代风采,践行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下一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为平台,持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人民生活、绽放迷人光彩,成为激发消费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