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荷花千千万,为何周口最不同?
在《诗经·陈风》中,那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描绘的正是今天环绕淮阳老城的龙湖。这里水面开阔,环境优美。自西周初年,陈胡公妫满率众兴建陈国都城,因势取土,引水拓湖,近3000年间,这里始终是让人流连忘返的游乐胜地。
数千年时光中,这一方“有蒲与荷”的水面,汇聚了无数人文标签,称得上是:周口荷开三千年,一瓣一叶皆文章。
太昊伏羲
被誉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在这里仰观天象,俯察龟纹,创演八卦,“以通神明之德”,开启中华文明的大道之源。
孔子弦歌
为传播儒家思想而周游列国、牛车奔波的孔子,在这里为人所困,绝粮七日,仍目送飞鸿,弦歌不止,完成了人生价值的洗礼与升华。
人文星耀
立下“首义之功”的陈胜、吴广,在这里建立张楚政权,完善制度,招贤任能,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首次让被统治者站在追光灯下,成为主角。
以一己之身揽尽天下八分才华的曹植,视这里为人生最后一处驿站,凭吊羲陵,梦会洛神,行吟放歌于彼泽之陂,留下了一代陈王的落寞。
以“器识文章”并称的苏轼、苏辙兄弟,在这方湖光渔唱之间,筑台读书,诵老庄之章,参云水之变,认知生命,洞达通透,终为人生智者。
凡此种种,皆在深广的时空里作答:
为何天下芳菲如许,唯周口之荷承载三千年文明胎动?
为何蒲草寻常,唯在此间与荷共生《泽陂》的诗行?
数千年时光中,这一方水面,汇聚的不仅是清波,更是华夏文明的星火。
——因这方水土,早已将圣贤的呼吸、英雄的呐喊、文心的震颤,织入每一茎荷脉,在更深的层面上,诠释着三千年前的“蒲与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