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文旅 近悦远来
乙巳蛇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节日期间,我市文旅市场“好戏天天演,精彩不停歇”,一批新玩法、新业态、新项目,让游客感受到了在周口旅游的快乐。
川汇区举办第二届“三川十馆·春会”,开展“寻味儿时记忆”民俗表演、百姓大舞台、国潮音乐节、唢呐大赛等活动,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年味;淮阳太昊伏羲陵推出演艺、数字体验等新业态,打造消费新场景,让游客处处见惊喜;周口野生动物世界以“山海奇幻游”为主题,为游客开启一场奇妙的国风游园之旅,让游玩更美妙;老子故里旅游区除夕夜开门迎宾,举办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推出游客背诵《道德经》五章可免门票等惠民举措,在与游客互动中展现地主之谊;周口建业运河古镇突出“古镇风情”,精心设置打卡点,配套开展春节档特别演艺活动,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体验,欢声笑语回荡在古镇的每一个角落……
我市文旅市场活力足、人气旺得益于全市高位推进文旅产业建设。近年来,周口坚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充分依托资源禀赋,结合区域特色,持续做好“产业+文化+旅游”大文章,扎实高效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旅资源禀赋转化为文旅产业项目优势,走出一条旅游助力城市转型升级、文化引领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成功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周口建业运河古镇、商水叶氏庄园、淮阳弦歌台成功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豫东考古研究中心在淮阳建成揭牌……
“去太昊陵寻根谒祖”“来周口看杂技”“在沙颍河边露营”“去西华、黄泛区采摘”……
周口文旅接连“出圈”,慕名游客纷至沓来。
夏天夜晚,遍布在周口的沉浸式实景演出为游客带来了新鲜、智能、有趣的体验——如周口野生动物世界的电音秀、梦幻狂欢大巡游,周口建业运河古镇的篝火晚会、华裳古典舞快闪及“三川十馆·夏集”的夜游活动等等,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让市民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每年3月份,西华县的桃花赏游消费季都会吸引10余万名游客前来。游客在这里赏桃花、住民宿、品小吃,远离城市喧嚣,感受乡村生态游的休闲与惬意,“去西华看桃花”渐渐成为一种时尚。2005年至今,西华县桃花赏游消费季已举办20届。20年来,小桃花助力西华发展“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文创”等新业态,越来越多的游客“说来就来”。
周口文旅以大河为脉络,深入实施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打造了沙颍生态园、沙颍半岛风景区、曲水林语露营地、红闸湿地公园等20余个文旅节点。沿着河边露营游、带着孩子周末游,沙颍河沿岸成了游客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周口以悠久历史文化为支撑,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淮阳古城遗址”等周口IP吸引大批游客来周“打卡”,探索周口古老文化“不见外”。
周口持续打造以淮阳古城、龙湖、平粮台古城遗址、时庄遗址为支撑的周口历史文化核心展示区,开工建设平粮台古城考古遗址公园,筹备建设淮阳时庄遗址保护利用项目等,推动朱丘寺遗址、蒋台遗址、刘庄遗址等项目考古挖掘;“夏时期的周口——近年周口考古发现交流咨询会”召开、太康刘庄遗址被评为“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豫东地区考古标本库房等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保护传承“专精特新”项目库……
周口之行,趣味无穷;周口文旅,未来可期。
文旅繁花 绽放三川
文明探源 考古周口
周口是历史文化资源大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据统计,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884处。改革开放以来,周口通过考古勘探和抢救,发现古遗址80余处、古墓葬4000多座,发掘出土各类文物30余万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000余件。
周口沙颍河流域是夏文化分布核心区——郑洛地区向长江、淮河流域渗透和影响的重要通道,周口市造律台晚期文化(可能为夏族群文化)遗址目前发现有100余处,这一时期的平粮台古城遗址和时庄遗址,因早期城市杰出的规划性和夏代早期粮仓城的重要性,入选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的引领下,继淮阳平粮台龙山城址和时庄夏代早期粮仓城发掘之后,周口市近年来陆续发掘了淮阳朱丘寺遗址、蒋台遗址和太康刘庄遗址,且均有较重要的发现。
在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中轴线”、最早的“双轮车”车辙、最早最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及排房房基、墓葬群等遗迹,并出土了大批文物。时庄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粮仓城,各种形制的长方形遗存、圆形遗存、人工垫筑台地、夯土墙等埋藏在历史的深壑之中三四千年。这些遗址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研究及中华文明进程研究中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一河碧水 两岸锦绣
波光潋滟的沙颍水面,形态各异的跨河大桥,焕发新生的普济晚霞,航运繁荣的码头渡口,静卧保安澜的铁水牛,栉风沐雨的三川十馆……这里是“道德名城 魅力周口”,是你、我、他都梦想畅游的“诗和远方”。
在这里,你可以览湖河胜景,看千年白果树、沙颍河龙舟赛,游寿圣寺塔、叶氏庄园和三川明珠塔,逛水寨印象及古镇古街古村落,品伏羲、老子、关帝文化;可以喝一碗逍遥胡辣汤,赏周口野生动物世界的杂技表演,听申派大师的经典越调戏……
一河碧水穿城过,十里风光入画来。作为豫货出海口、中原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地处豫东大地的“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周口,持续围绕太昊陵庙、画卦台等挖掘伏羲文化、根亲文化的时代内涵;围绕太清宫遗址、《道德经》等发掘老子文化的时代内涵;围绕裴李岗文化石磨盘、时庄遗址、黄泛区农场等阐释农耕文化的时代内涵;围绕沙颍河沿线码头遗址、周口关帝庙、邓城叶氏庄园等追寻漕运文化的时代内涵;选取蒋台遗址、刘庄遗址等典型遗址,推动周口夏文化考古发掘和研究,加快平粮台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时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力建设历史文化核心展示区,带动沙颍河两岸文脉悠悠永留传。
古韵今风 交相辉映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淮阳区太昊陵前总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太昊陵庙会历史悠久、参与者众。从2023年起,周口在此连续举办两届“伏羲书展”,将 “千年古庙会”打造为“阅读新空间”。全国知名高端出版社纷至沓来,众多文化名家受邀参与书展活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纷纷关注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关帝庙是周口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如今,改造后的关帝庙历史街区集文化、旅游、商业、历史于一身,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碰撞、“老文化”和“新商业”共生。关帝庙广场上,“三川十馆·春会”让年味更浓,“三川十馆·夏集”点燃夏日烟火气。从“一声红”到“季季火”,关帝庙历史街区必将成为周口的城市新地标、文化新地标、消费新地标。
做好“古”文章,讲好“新”故事。从第一届桃花赏游消费季到第二十届桃花赏游消费季,西华县交了“桃花运”。年年内容更新,节节总结经验,西华县不断扩大桃花节规模,每年吸引了10余万名游客前来观光赏花,成为中原地区知名的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和旅游胜地。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从《诗经》中走来的周口荷花,历史悠久,延续千年。周口荷花节自2022年列入省级节庆活动目录以来,招商成果丰硕,文旅消费攀升,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不断扩大,有力提升了城市知名度。淮阳成为全省首批“文旅消费示范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杂技之乡 既“火”又“活”
近年来,周口市持续擦亮“杂技之乡”文旅品牌,打造“杂技+”多元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杂技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丰富杂技文旅产品供给,不断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
2023年、2024年、2025年,周口连续三年举办中国杂技大联欢,周口杂技再度“出圈”,成为周口的一张金质名片。
“杂技+文旅”绘就发展蓝图。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形成了野生放养区、步行观赏区、机械游乐区、管理中心四大分区,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亿元。
“杂技+制造”走出多元发展路。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从道具制作到剧场建造,样样精通。他们不仅建设自家园区,还为外地建造了300多个现代化马戏大篷和16个演艺剧场。
“杂技+人才”充实发展后备军。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除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还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设立杂技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