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旧时光 焕新老街区
来源: 河南日报 时间: 2023-09-12 09:08:4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悠悠沙颍河,汤汤大文脉。

沙颍河与贾鲁河在周口市中心城区交汇的地方,是“周家埠口遗址”所在地。遗址上复建的大渡口码头,作为标志性人文景观,为满载故事的老街区打破“沉寂”明确了发展坐标。

老街区承载着城市发展记忆,反映着城市发展脉络。如何在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延续历史风貌?

9月5日,记者走进周口市川汇区南寨历史文化街区,探寻老街“变身”密码,感知城市文化脉动,看“古街区”如何奔向“新春天”。

青砖,灰瓦,红窗台……走进李家当铺院内,浓浓的古意扑面而来。从倒塌的原建筑到复建后的新面貌,李家当铺院的“新生”,得益于周口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绣花式”保护修缮。

“修缮一座房屋,比新建一座房屋还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贾书强说,“难在复原,通过保持原来的结构、尺寸、样式,坚持‘能修不换’‘最小干预’原则,恢复建筑原有历史风貌。特别是修屋面和梁柱,榫卯和斗拱的拆和装,都需要技术和经验。”

如何让古建筑找回“旧时光”?南寨历史文化街区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精心梳理街区肌理脉络,有序推进老街道、历史建筑、风土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让街区延续文脉、留住乡愁、铭刻记忆、焕发活力。

厂房老旧、墙体斑驳、机器生锈……这些沧桑的痕迹是城市工业发展的见证。如何保护利用有价值的工业遗存,让“锈带”变“秀带”并绽放出个性光芒?

以正在改造的老皮件厂为例:采用结构加固方式对老厂房进行修缮,对锅炉房等进行恢复,重现“老物件”的风采;利用原镂空平台将水塔和烟囱巧妙“整活”,让城市工业发展的标志“支棱起来”。

沉睡的历史记忆如何“唤醒”?历史文化街区又该如何“焕新”?保护街区内传统院落格局形成的街区肌理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滨水和街巷的城水骨架格局,保护石阶、砖雕、磨盘、老树等历史环境因素……

修旧如旧的红石路面上,242块红条石光滑锃亮,记录着市井繁荣;滨河渡口文化带,码头、粮包、排桩陆续“归来”,闪烁着周口漕运、商贸文化的时代烙印……如今,在新旧元素碰撞、交融中,老街区正“变身”为兼具文化审美、情感体验的新载体。

“滨水南寨城,古韵商贸街,人文宜居地,是街区的发展定位。”周口市沙南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项目负责人杨智岭说,下一步,将持续做好街区保护与更新,引领“城水关系修复”和“历史城区整体保护”,以展示周口漕运、商贸文化为核心,打造以原住居民生活延续为本底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示范区。

建筑是时间的标尺,文脉是发展的基底。从最初的蓝图规划,到如今的焕新发展,南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蕴含“文化密码”的老街正在以新的方式“打开”。


责任编辑: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管理员